服务热线
132-6879-3305
根据心理学测试,进入人类大脑的信息约85%来自眼睛。也就是说,人的视觉对信息的获取占有绝对的优势。视觉是信息的接受器和信息的初级加工厂,可以把物理对象组织成有意味的视觉形象和概念。所以说视觉体验决不简单地等同于视觉器官及其特征功能,而是由视觉器官通过对光的感受获得对客观物体的映像,进而形成心理感受。画册设计是用艺术的手法体验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其本质在于创造。东莞画册设计也不例外。
一、视觉生理特征
视觉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主要由视觉器官起作用。我们看一个物体的过程,是我们的大脑从眼睛接收到视觉刺激并把它们转换成三维图像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太弱的刺激无法觉察,而太强的刺激又可能导致回避觉察。前者存在着一个下阈限,后者存在着一个上阈限,下阈限或称为绝对阈限,是可被觉察的最小刺激值;而上阈限则是可被觉察的最大刺激值。设计一般都应超出绝对阈限并接近上阈限才能给受众留下印象。
二、视觉要素与视觉力场
视觉设计是信息发送者将信息符号化和接受者解读符号的过程。视觉体验的意义即在于此。画册设计的内容和要素主要是视觉符号,需要将信息以具有美感的视觉符号体现出来,达到体验的目的。任何一本画册设计作品,色彩、图形和文字是其生命所在。这三者的合理运用,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空间。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消费者是信息的接收者。设计师通过画册向消费者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发送信息的设计师必须根据消费者的知识背景与内容选择视觉符号及媒介,只有这种“同情”的感应,体验才能实现,这也是画册设计的原则之一。画册设计的视觉要素包括文字、图形、图像、标志等,点、线、面是画册页面中特殊的形态,画册设计的视觉语言是依靠这些要素构成的,通过这些特殊的形态以及基本要素在受众的视觉力场中进行信息的体验。
1、文字视觉要素
文字,包括标题和文案,是画册设计中最基础的设计元素。不同的字体,其风格与内涵不同,挑选合适的标题字体,是画册设计定位成功的第一步。所谓适合的字体是具有准确传达与亲和力的字体,标题字体的选择比较自由,可以是庄重简约的黑体,也可以是经过设计的创意字体。画册设计中文本字体的选择显得比较单一,文本的创意主要集中在对文字块整体造型的设计上。通过文字的整体形状、形象设计增加画册页面的感染力。文字块造型与图形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整个页面创意的重点。文字块设计可以是古典文雅的,也可以是动感现代的,这主要取决于整个画册的视觉风格、视觉平衡以及信息传递的总量。除字体外,文字的大小、色彩也是文字设计的重要因素,它们都可以作为调整信息读取的体验度、易读度的因素。
2、图形、图像
图形或图像体验信息的直观性与寓意性远远超过了文字。在画册设计中,好的图形、图像的运用,可以引发受众对企业、机构、产品等的兴趣,进而自主地、深入地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图形、图像有极强的信息导视作用,能迅速有效地传达复
杂的信息。图像是具有色彩、质感的具象形态,一般采用摄影等方式获得的图片,也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软件,根据设计需求作大胆的数字化修改或提纯。图形是由点、线、面等构成的抽象形态,可以借助设计软件,创造富有个性、动感的效果来增
强画册画面的生动性。画册页面的图底关系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要避免“喧宾夺主”。尽可能强化主体要素,减少视觉干扰。另外,图形、图像对画册页面的整体风格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图形、图像在应用前,需要对其本身的内容进行扬弃,使用统一的处理效果,选择合适、协调的色调,经营到最恰当的位置以达到美好的视觉体验。
3、视觉中心与视觉引导
画册页面的视觉中心,是页面中动态空间的中心点,所谓动态空间是指画册页面随着互动变化,在视觉上的瞬间动态变化,一般情况下,视觉中心位于页面中央偏上的方位。视觉引导的方式比较多,可以将视觉元素偏离视觉中心,引起视线的流动;也可以利用易识别元素吸引受众视线等等。对页面中心的把握就是合理地捕获受众的视线,赢得受众的视觉力场。可以通过三方面获得:首先,创建统一的、律动的、交互式的视觉引导。在合乎视觉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有秩序的动态设计是突出重点、吸引注意力的主要方法。再者,加强对比,创造页面视知觉中心。页面的设计以突出主要的信息为目标,组织页面的设计元素,合理引导视觉。对比的手法可以突出重点,比如大小的对比,色彩的对比,留出视觉缓冲等,都可以创造画册页面视觉中心。第三,丰富表现手法,追求视觉变化的韵律感。交互和体验的关键往往设置于立体的、动感的元素之上。充分塑造纸媒体,把主要的内容做成立体的形态,或者利用材质变化等,也是吸引注意力的有效措施。
一件设计作品的视觉刺激可以引起人的各种感觉,包括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温度感觉、速度感觉、运动感觉等在内。视觉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对视觉元素所进行的组织活动达到的惟一目的是为了体验一个内容时,他所创造的形式才能感染受众。设计活动以人为指向,其服务性特征要求以人的活动需求构成作为思考的起点,研究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的需求实态是设计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表层地了解目标受众关于设计喜好与深入分析其需求会获得完全不同的设计认知资料,这方面的缺失正是造成设计活动指向产生偏差的原因。所以说,这种思维方式的表述,表明这种体验式的研究是带有实验性的。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设计师的体验”或”受众的体验”,看似不矛盾,但所引发的设计思考的出发点却可能大不一样。“设计师的体验”往往会立足于设计师主观性的审美意识,习惯性视觉的传统经验式分析法。“受众的体验”则要求从消费者出发,拥有较强的客观性认知,其设计视角更注重人性要求,要求建立在科学性、系统性的理性分析基础上与传统经验相结合,常伴随审美的革新。故尔,在设计思想上要立足于受众,深入解析受众的生活实态与物质环境发展需求,从行为、心理的角度充分把握用户所欲、所感、所存。人是复杂的,认知用户的完整的设计需求结构也是困难的,过程是有实验性的,其价值在于组织新的设计思维方式并开展设计工作的方法,其内容不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建立,设计研究方法要求摆脱传统的经验模式,关注现代科学理性与艺术感性之间存在的合理设计解释,并使这种解释更亲和化、人性化,努力化解受众与设计师认知上的不平衡。因此,画册设计强调并尊重接受者的态度,以此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结点。甚至设计前的市场调查和设计后的效果测定都是画册设计作为双向交流行为的具体体现。